星期一, 9月 06, 2010

飢餓之必要。

話說我並不滿意,但是我現在這個工作還真的讓我開了不小的眼界。其中有一件令我大吃驚的事就是我們老闆有請清潔公司的清潔人員每兩個星期來清理、消毒大家的電話。

只有電話,其他的地方一律不清。我好驚訝,回家馬上跟我阿母報告這件事,阿母跩起來地跟我說:「這有什麼了不起,我以前還做過這個工作呢!」她說,以前那份工作是她為了養家兼差三份工作裡面最好的,錢多、大公司乾淨、而且還可以坐在沙發上工作、消毒電話!為了養家,媽媽很努力地在那個幾乎沒有有錢人的年代用唯一的本錢奮鬥 -- 年輕。

被媽媽養了三十年,尤其近幾年來工作,媽媽不但幫我帶午餐,餐後水果、點心樣樣不缺,回到家裡也常常是飯菜一桌準備得好好的。就算沒有回家吃飯,幾乎也都是一下班就跟同事、朋友聚餐,而聚餐最常吃的就是吃到飽餐廳,離開時食物櫃裡滿滿的食物讓人淡化「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長期教育。

那天跟小學同學寶棣在通化街吃日本料理的時候,忽然討論起這個話題:我好像已經很久沒有「飢餓」的感覺了。以前小朋友時代因為活動量大、新陳代謝也快,常常會有肚子餓得咕嚕咕嚕的聲音,長大以後,幾乎都還沒餓到,吃飯時間就又來了。「吃飽」似乎越來越不是吃飯的重點,對於已經對「盤中飧」冷感的現代人來說,「飢餓」反而成為飲水思源之必要。

前一陣子看到台灣貧富差距創新高的新聞,又讓我想到這個問題。

我以前幾乎不拿路上發的傳單,就算上面附有試用品或是衛生紙我都不拿,有人會說拿宣傳單可以讓發送的人早點回家,我卻認為我不想成為助長這種不環保宣傳方式的推手。但是這一兩年,我發現發傳單的人年齡層越來越高。以前大部份都是學生、年輕人族群,但是現在幾乎八成以上都是中高齡人口,每一個人都拿著薄薄的傳單,看到路人就伸出黝黑、佈滿皺紋雙手,機械化地伸手、道謝,似乎路人拿或不拿都無所謂,因為他們沒有時間擁有任何情緒。我真的不知道除了發傳單之外,他們在這個數位化、青年貧窮化的世界裡還能找到什麼工作。所以我開始拿傳單了。

在政府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前,拿傳單是我飢餓之必要。

PS 感謝小學同學寶棣草擬本篇文章之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