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2月 11, 2008

似乎,也到了開始擁有自己鄉愁的年紀。

我的記憶力雖然不好,但是鄉愁卻不少。尤其因為愛吃、從小到大跟著爸爸媽媽到處吃,而且兩老都不怕花錢吃好吃的、讓小孩吃他們愛吃的,所以我的鄉愁跟食物總脫不了關係。

記憶中最遠古的鄉愁應該就是芝麻百貨(後改成中興百貨)面對八德路上的一家可麗餅店吧,我還記得我每一次都是點同樣的口味:巧克力米。那個年代的可麗餅跟現在師大夜市有名的阿諾可麗餅完全不同,那時候的可麗餅比較像巴黎的可麗餅,軟軟、熱熱的(請參考左圖),只是因為是巧克力米,在加熱後巧克力半融化,所以吃起來更有口感、更好吃∼前一陣子中興百貨確定倒閉時,我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記憶中的可麗餅是永遠不會再回來了。

現在頂好廣場上有一家咖啡廳、台灣大哥大跟PHS,二十年前這全都是一家頂好歐式自助餐廳的領域。小時候的我很喜歡去這裡吃飯,拿著大大的托盤,放在幾乎跟我一樣高的不鏽鋼軌道上,滑著滑著,滑到我最喜歡的玉米濃湯與甜點區,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放到自己的托盤上,感覺真的很好,好到我現在還記得。

再來的鄉愁就應該是寧記麻辣火鍋了吧。小學念的是仁愛國小,離老寧記不遠,我還記得常常在上半天課的日子放學時,看到媽媽站在校門口等我的身影,猛猛向我招手,好像怕我一不小心沒看到她就會乖乖地走到娃娃車上等著回家的樣子。就是在這樣的日子,媽媽會帶我去老寧記吃午餐。我還記得幾乎每次一到寧記,就會看到媽媽的朋友傅阿姨,和一鍋已經煮得沸騰、紅不隆咚的麻辣鍋。我很喜歡涮牛肉後沾蛋液吃,也記得有時候實在受不了那樣的辣,蔣老闆會好心地幫我準備熱開水,過一下水再吃(經以前也是寧記迷的小馬證實,蔣老闆真的對我很好,要是有人跟他要熱水過辣,肯定會被他趕出門∼)。寧記門口是一個小公園,我吃飽後會自己先到公園玩,慢慢等著媽媽跟阿姨吃飽喝足。到了中高年級、甚至是國中後,吃寧記的機會越來越少,而坊間吳記于記張記麻辣火鍋同時間一家開過一家,似乎也越來越沒有吃昂貴寧記、付錢討蔣老闆罵的需要。後來,聽媽媽說,蔣老闆帶著心愛的妻子離開台灣,回到自己的家鄉。蔣老闆的他鄉,卻孕育出我的鄉愁。

依附著父母、家人的鄉愁還有宝船日本料理、全美堂烤肉、北海岸的海園餐廳、後面巷子的加一自助餐⋯每家餐廳都在腦海中有一段特別的記憶、一張特別的影像,照片久了會泛黃,腦子裡的記憶久了則會有暈開的感覺:毛毛的、一絲一絲慢慢遺忘。

最近我在我辦公室附近找到了兩家餐廳:「金石義大利餐廳」與「法德西餐」,其實這兩家餐廳是同一個老闆開的,就在樓上跟樓下,老闆應該是一對超過六十歲的夫妻,男老闆穿著西裝,看到我們走近門口就會出來招待;女老闆用過時的彩妝技巧與過於隆重的服裝表達對客人的敬意。兩家餐廳有幾個共同特色,裝潢用心卻沒有設計感,有歐式小花園的角落,餐廳入口卻有將近一百公分寬的彌勒佛;服務生服務良好卻穿著十年前西餐廳的制服、餐點新鮮好吃卻不道地,但是仍然以全新定義收買了我的胃。衝突感,讓我愛上了這家店。

雖然我愛它,但是不知為何,我從來沒有看過這家店客滿的時候。說真的,我很擔心它會倒。想像著它倒掉後,我的鄉愁又會多了一個。我想我可能會這樣回憶它:那真是一家很可愛的店,溫馨、自在⋯老闆一定是某個名餐廳退休的大廚,擁有一身手藝卻完全不會管理與行銷⋯它的牛排真的很好吃,配菜茶碗蒸雖然嚇了我一大跳,但還是一樣好吃⋯

我會努力,我希望我得要開始懷念它的日子越晚開始越好;努力讓它不要成為我第一個自己獨立的鄉愁。

4 則留言:

小勤 提到...

妳的鄉愁是我的扼腕。
我通通沒吃過阿!!!

司儀 提到...

沒關係,
文章標題就已經解決這個狀況了∼ :D

未來還長得很!

匿名 提到...

我是老台北~
你說的我都有印象
真的都吃不到了
時代在改變
連五香乖乖的味道都變了
以我們這些老人家吃什麼?
喝牛奶吧~~~~

司儀 提到...

五香乖乖也是我的鄉愁之一,
記得約莫四五歲的時候,
我家那兒還沒變成「Sogo後面」,
也還有很多小雜貨店好好地存活著,
有一天媽媽給了我五塊錢,
要我自己去樓下的雜貨店買[五香乖乖],
我懷疑地問著媽媽:
「五塊錢就能買到五箱乖乖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