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1月 30, 2009

出國比賽!

【遊客用餐區】一定要用這一道菜開幕~

從小到大,我都不是一個愛吃米飯的人,大學認識了一個同學,她說她如果沒吃飯,那一餐就像沒吃一樣,一點飽足感都沒有。我心想,那些被妳吃下肚的雞鴨魚羊真的死得好不值得。

不過每次只要我阿母煮【瓜子肉】,我就可以每一餐吃它個兩碗飯,而且可以連吃兩三天,一點都吃不膩!

阿母對於我們家孩子這麼推崇瓜子肉感到很好笑,因為她說「這是最簡單的一道菜,而且每一個家庭都會煮,怎麼煮都不會難吃到哪裡去!」雖然我嘗試跟她說我在餐廳就都沒吃過這麼好吃的瓜子肉,媽媽還是覺得我們大驚小怪。

直到媽媽的瓜子肉上了法國的國宴後,她才慢慢相信我們說陳家瓜子肉可以出國比賽的說詞!大我六歲的姊姊在約莫五年前到法國進修插花,花了半年多待在那兒。我姊姊剛好跟我相反,她是我家特立獨行的飯桶,媽媽常說她每次煮飯都煮兩杯米,其中有半杯讓我帶便當,有一杯是我姊自己吃,剩下的才是我們家其他三口人的份量。所以,姊姊留學半年最大的擔心是沒有飯吃,以及沒有配飯的東西吃(就算到了所謂充滿美食的法國,光想起司蝸牛配飯也夠怪的了)!所以她帶了三公斤的米、還有媽媽的瓜子肉食譜(當然還有六罐味全花瓜)前進法國~

姊姊在法國是住寄宿家庭,那個家庭是名門貴族,寄宿家庭爸爸除了是一家公司的老闆外,還是貴族後代,寄宿家庭媽媽(以下簡稱Madame)偶爾接一些設計的案子,像是Flower by KENZO就是她設計的。然而住在貴族家還是沒有辦法消除姊姊對於米飯的想念,所以她某天拿出媽媽的瓜子肉食譜、以及我從德國留給她的大同電鍋,準備試試自己的手藝!

結果誰知道陳家瓜子肉在台灣不鳴則已,卻在法國一鳴驚人!Madame吃了以後驚為天人,寄宿家庭裡的一個弟弟更大大地嗑了兩大碗飯,讓Madame甘拜下風!Madame進而決定某天家裡宴客的時候,也要用這道異國料理擄獲客人的心!Madame宴客前練習了幾次、或是打算用多少錢留下我姊帶去的味全花瓜這些細節我都記不太清楚了(大部分讀者應該知道我現在很難跟她問個清楚),我只記得我姊在跟我們說這件事的時候,我們全家都好想用刀叉吃吃看瓜子肉配飯~

瓜子肉材料如下~
  1. 中豬絞肉(不是中型的豬,是絞成中顆粒的豬肉)
  2. 味全花瓜一罐
  3. 冰糖
  4. 金蘭醬油
做法如下:

  • 將花瓜倒出來,用菜刀剁成像豬腳肉一樣的大小。記得花瓜罐頭裡的湯不要倒掉,直接倒進鍋子裡

  • 將剁好的花瓜倒進鍋中,加入糖、醬油,比例如下:

  • 用手將鍋中所有的材料和勻,如下:

  • 放進電鍋,倒進兩至三碗的水,開始蒸~

  • 等到電鍋按鍵跳起來,就可以打開來了~
  • 最後,以各家口味調整,看看要再加一些冰糖或是醬油~
  • 完成!拌開來後就是人間絕品~



星期日, 11月 22, 2009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剛剛查了一下,「不孝有三」這句話出自於【孟子】: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任,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但是「無後為大」就是後人自己加上去的了。念了性別研究後,理智上知道沒有任何一個人需要因為別人的要求而結婚生小孩,情感上一直覺得自己會有小孩的我也在近幾年體認到自己真的不愛小孩、不想照顧小孩也應該不會有小孩這個事實,雖然一孝跟二孝我都有達成,但是三孝卻是眼看著不可能突破了,就算不想承認,我還是知道這句討人厭的諺語的的確確影響了我。

那怎麼辦呢?想來想去,我沒辦法傳下我親愛六十幾歲老母的基因、她的照片、她的理念、她的價值觀,就算我覺得她的一切都是如此的值得被傳下去,沒有後代,這些都會被遺忘、被銷毀。我慢慢理解「無後為大」的想法了。考慮了三四個月,我知道我可以為我娘留下什麼,她的口味。

沒有人會拿著我阿母的照片給後代看,也沒有人會引用我睿智老母的語句教育下一代,但是我身邊所有人都很愛我娘煮的料理,如果有機會的話,我相信他們也會願意將我娘的口味分享給更多人,無論男女老少。

因此,我在【司儀嬉.主席戲】中開設一個【遊客用餐區】,一則一則地將我母親拿手、不該失傳的料理分享給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夠多加利用!

阿母!祝妳六十二歲大壽生日快樂!This is for you~

星期二, 11月 03, 2009

金馬之前。

因為工作的需要,我花很多時間、很多金錢看電影。

除了月費制的線上租片公司一個月可以租六片DVD外,我每個月都會另外固定看一部院線片,有空的時候還會在家裡看看HBO、Ciniemax、StarMovie等電視台,搜尋一些我想看但是之前沒機會看的電影。此外,每年的下半年的影展季我也會盡量向公司請假撥空參與。

在台北身為一個愛看電影的人,實在是很幸運,不過對我這種還是得賺錢養自己的人來說,真的是幸運得很勉強。舉我今年的行程為例,下半年度一開始就是經典同志紀錄片影展,緊接著民族誌影展、女性影展,最後就是熱鬧滾滾的金馬影展,這些都還只是我有興趣的影展們,其他我決定不去看或是因為孤陋寡聞而不知道的影展還有一堆,像是台北電影節、小姐影展、城市遊牧影展、太平山影展、世界公視大展等,呼叫Google大神一下,大家就可以了解影展密集的誇張程度。

每次講到這件事,都會讓我想到多年前我和小勤剛從英國求學回國,感嘆台北是個冷冰冰的城市,毫無特色可言,小勤順口說了一句:「不然乾脆把台北弄成影展城市,一年到頭舉辦各式各樣的影展,這樣也很好不是嗎?」Honey, beware of what you wish for next time, pleeease.

每年的影展們都會或多或少地帶給我一些收穫,通常都是性別議題上的,但是今年在還沒參加影展前,我就有了很深的體悟,是關於主流非主流、專業非專業的衝擊。從第一個影展開始,我就感受到非主流非專業的威力,以下是我節錄之前寫信至晶晶書庫客訴的email內容:
晶晶書庫,您好,
我不知道我這封客訴信應該以哪一種顧客角度來寫,
我是性別研究所的校友,
是現在投身於非營利機構的工作人員,
是過去好幾年同志大遊行的參與者,
更是一個願意支持所有性/別、社會運動相關的聯署、商店或活動的人。

最近看到晶晶書庫協助推廣的【與你同在】經典同志紀錄片影展,
二話不說地向我的機構請好假,
約了幾個朋友準備十月一日整個下午待在光點看電影。

上星期打電話向晶晶書庫詢問票券相關事宜,
一位親切的工作人員向我推銷,到晶晶書庫購票能以比較便宜的價格買到票。
於是我昨天(九月二十八日)決定下班後去買。

約莫六點半,我打電話到晶晶書庫問影展已經開始,票券是否還是可以到晶晶書庫購得,
電話中的那一個工作人員說:「可以,這邊有在賣套票!」
我回應他:「好,那我待會兒就去!待會兒見~」
不到七點半,我淋著雨走進了晶晶書庫,跟櫃台人員表示我要買【與你同在】影展的票,
一位年輕人帶著愛心型的眼鏡, 問我說:「你要買幾套?」
我跟我的同伴算了一下:「四個人,四張票,一套兩張,這樣就要八套!」
工作人員跟我說:「可是我們這裡只剩一套票,兩張。」

我不知道應該怎麼反應。

我不知道非主流是不是就應該代表不專業,
我也不知道小眾是不是就應該代表不體貼,
在我面質那一位帶著愛心形狀眼鏡的工作人員,我剛剛才打電話來確認可以來這裡買票的時候,
工作人員只告訴我:「因為現在影展已經開始了,所以你可能要直接去跟主辦單位買。」
理直氣壯到一附影展似乎是剛剛,九月二十八日晚上七點,恰好開始似的。

這個事件把兩種認同放在我的面前要我選擇:
主流異性戀的「專業」 vs 非主流性別認同的「不專業」
在此,透過那一個帶著心形眼鏡的櫃台工作人員將我往外推,
我決定選擇主流異性戀的「專業」。

以上,

PS 因為 貴公司沒有單一服務窗口的友善制度,也沒有客訴專用帳號,所以我只能把這封信分別寄到gingins@ginginbooks.com(代表帳號)、hr@ginginbooks.com(人力資源專用)與inquiry@ginginbooks.com(查詢商品、代訂商品專用)三個帳號,希望有機會能讓該看到的人看到。
之後,晶晶書庫的工作人員回了我一封等於沒回的信,讓我對於該書店的服務態度徹底放棄。

原以為這只會是單一事件,誰知不然,在買女性影展的電影票時也大大吃驚了一下!因為身邊朋友湊一湊,要買的票券超過三十張以上,符合女性影展中「大批購票另有特惠」的標準,所以我就去電女性影像學會詢問大批購票流程。工作人員跟我解釋,這樣特惠的票券一定要在他們辦公室開票,雖然我下班並不順路,但是我還是接受了這樣的規則,當天早上我還是保險起見地再次打電話跟票務工作人員說我晚上約莫七點會到他們辦公室,他說:「好,我會在!」結果我遲到了,摸黑爬了幾層樓梯到達辦公室,裡面三個工作人員告訴我票務因為一個講座的活動公出。那時是七點十分。

好,我知道我遲到了,但是他在我還沒到之前怎麼能確定我在十分鐘內就能夠把我三十幾張的票劃好、讓他準時出門?而且他的同事壓根不知道七點多時還會有顧客在他們辦公室,他們只是剛好加班在那裡!更扯的是,那三個留在辦公室的同事,沒有一個會使用票務系統,顯然放我鴿子的人想要徹底得放我鴿子,完全不讓他的同事幫我。

我曾經有想過,難道這是年紀的問題?就像電視上說的,年輕人工作越來越不認真?但是【與你同在】經典同志紀錄片影展的票後來我直接在光點一樓買,整個就是由一個很專業的年輕人讓我很順利地買到票;金馬影展的套票劃位我也是在一個今年新開的端點讓一個很年輕的工作人員位我服務,短短十分鐘劃完我手中的三十張票。

除了非主流非專業外,我想不出有其他的解釋。

(最近網誌更新得這麼懶散,其實就是因為忙著看電影~)


星期四, 8月 13, 2009

「風災」、「通靈者」與《飢餓遊戲》

飢餓遊戲》這本書,來得很不是時候。

上週末,八八風災讓已經被我們蹂躪到不成型的台灣破碎了,破成嘉義以南,與嘉義以北。嘉義以南的人柔腸寸斷,嘉義以北的人則想盡辦法讓自己隱約不安的良心好過點:盲目捐款、盲目捐物、盲目募款、盲目打開電視看災區新聞。

上上週末,我跟幾個朋友一起吃飯,朋友帶來了她最近新認識的朋友,三個通靈者:通靈母親與她的通靈女兒、通靈兒子,他們三個說他們分別在不同的時間,透過不同的方式被菩薩找到,從此之後菩薩會跟他們說話、溝通。我向來對於靈異/鬼神抱著很客觀、理性的眼光與心理,我不認為世上一定沒有靈異/鬼神,只是我自己沒有經歷過,所以如果有人跟我說靈異/鬼神相關的事情,我會很認真地聆聽,並且提出我的疑惑,就像朋友間任何的對話一樣。那天在餐後的咖啡桌上,朋友小馬問了通靈兒子一個問題,為什麼菩薩總是要讓不好的事情發生?然後再啟動我們心中的善心,去發揮大愛?為什麼菩薩不要一開始就別讓性侵、家暴或是任何不好的事情發生?通靈兒子嘗試解釋:「這就像我們小時候在玩樂高一樣,只不過這次玩偶可以有自己的意志與作法。」聽到他這樣說,我急了,問他,可不可以請他直接問問菩薩這個遊戲祂的期待與目的到底是甚麼?我的意思是,如果我目前在非營利機構工作所捍衛的價值,根本不是菩薩玩這個遊戲想看到或是想要的,我又何必浪費時間?

上上上週末,我開始玩Facebook的遊戲[City Restaurant],從此每天會上去看看,因為潛意識裡我有點擔心我餐廳裡的員工餓死。我常常在餵飽她們後,花一些時間看看她們煮菜、送菜、整理盤子、收錢,看看我排的桌椅配置與走路動線有沒有讓她們工作方便,我擬的菜單會不會讓她們花太多時間只做一道菜。每天,我看著City Restaurant的人們非常專注地煮飯、吃飯,似乎只要餵飽他們,我這個主宰者就可以得到高分,而他們也不會有任何怨言。

上個星期三,收到入選《飢餓遊戲》試讀名單通知信讓我非常興奮,我很想看這本書,因為我認為這會是一本很值得探討的書,就像1984一樣,尤其看到書的介紹後,知道主角是一位勇敢的女孩,更讓我心生嚮往,好想看看一個勇敢的女孩,在Big Brother似威權的體制中,如何為自己的故事奮鬥。
「在一個過去叫做北美洲的廢墟中,有個新建立的國家『施惠國』,分布四方的十二個行政區環繞著一個燦爛的都城。這個嚴厲又殘酷的都城,藉由逼迫十二個區每 年送出12歲至18歲的一名少男和一名少女,投身在年度盛會,由電視實況轉播拼鬥致死的『飢餓遊戲』中,來控制與維持統治的秩序。」

這個星期一,我收到了《飢餓遊戲》。

閱讀中,施惠國、都城的人民與主角凱妮絲,一直讓我聯想到過去這一個月的生活。都城的人民為了娛樂自己與控制各區人民,在實況轉播的電視節目裡看著來自十二個行政區的二十四個「貢品」互相殘殺,以求最後生存;菩薩/神為了娛樂自己及教育身在地球的台灣人而賜給我們風災,讓我們用數百條的生命學習人和自然(雖然說都是祂的創作)和平生存的方式;我則透過滑鼠娛樂自己並規劃道路,一一餵飽City Restaurant中我的員工,讓她們順利地好好活著工作。

「風災」和「通靈者」和《飢餓遊戲》,這三者的結合帶給我很大的人生挑戰,如果說這就是一場由菩薩/神主導的遊戲,我們應該是要像City Restaurant中沒有腦的人偶一樣盲目?或是像《飢餓遊戲》中的貢品一樣努力奮戰,抑或要為自己的理念奮鬥,像書中男配角比德想對都城的人「顯示他們並不擁有我,我不僅是他們遊戲中的一顆棋子」,只因為在這樣上對下的遊戲規則下,一如比德說的:「我還能在乎別的什麼?」,另外,更令我害怕的,也就是凱妮絲所害怕的,勝利者雖然「再也不必害怕飢餓」,擁有「一種新的自由」,但是「然後……呢?」

然後呢?請問菩薩/神,我該怎麼玩祢的遊戲?玩完以後……然後呢?

(書本封面來自大塊文化部落格

星期日, 7月 19, 2009

羽球中也有性別議題!

前天跟高中同學們一起去打羽毛球!

事實上我已經跟這群高中同學打了兩三個月的羽毛球,每次都是一群人,從六個到十六個不等,場地也會隨著人數而做調整。

我的這群高中同學男生比較多,雖然我跟他們不是太熟,但是他們都是好人,一起打羽毛球的時候感覺也很不錯!有時候我會帶我其他的朋友、同事一起去,就跟偶爾跟我搭檔的人也會是我不認識的他們的朋友、同事一樣。

常常我們在打球的時候,會一個男生配一個女生組成一組搭檔,因為有些男生很會殺球,而他們往往不好意思向女生身上殺(另外,當然刻板印象 - 卻也在此不無道理地 - 因為力氣、運動習慣的種種因素,而形成這樣的習慣)。其他的不成文規定還有:贏的那一組繼續留在場上接受下一組的挑戰,輸的那一組就下場休息之類的~

本來都沒事,我也覺得很好,大家會互相禮讓、互相鼓勵,但是那天,我打球打得不是太開心。當天的打球順序與場次如下: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實力分配」的制度會讓「E男」比起「F女」跟「G女」有更多的上場機會。

如此的打球模式打到第二輪的中間時,我開始覺得很不對勁!本來可能是希望女生打球時參與感能提高、挫折感能降低的好意,一不小心僵化後就會變成犧牲女生的練習權!

打到最後,我決定要用行動改變現況、扭轉命運!我決定等等輪我(我是「F女」)上場的時候,我要主動邀請「G女」跟我一起上去打球,打破那個看似快要成為「不成文規定」的順序。

最後,雖然因為時間快到了,所以我跟G女沒有正式打一場球,但是跟對手A男、B女還是練了一下~而且因為A男與G女其實是情侶,所以平常他們當搭檔的時候,G女都會相當倚賴A男跑來跑去,可是這次跟我搭檔,他也開始要突破自我、跑來跑去,就跟我一樣!

星期二, 7月 14, 2009

我真的太色了。。。

今天下班做完運動後搭捷運回家,
轉進太平洋崇光百貨公司走B1至1樓的手扶梯捷徑,
沒想到在電扶梯上看到了令我不敢置信的廣告!
再看近一點。。。

特價的東西真的是我想像中的那個嗎?
是。。。按摩棒嗎??

仔細一看,
原來是巧摩棒啦。。。
害我以為現在女性情慾自主的觀念已經這般進步,
而我還每天一直在做多餘的努力呢!

(不過我還是要為我自己說點話:這真的是太容易搞混了啦!!)

Plurk this!

星期二, 7月 07, 2009

我們從Michael Jackson身上學到的絕不只是音樂。

誰怕麥可傑克森? 2009-07-03 蘋果日報論壇 , 何春蕤
Michael Jackson 頭條背後 2003-11-28 Workers World News , Leslie Feinberg
虎穴中的Michael Jackson 2004-01-29 Worker’s World , Leslie Feinberg

誰怕麥可傑克森?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何春蕤
20090703 蘋果日報論壇

日後人們將發現,傑克森不是死於藥物,不是死於整型失敗;而是死於長久匯集沈澱在他身上的各種歧視的效應,包括「種族歧視」以及「反種族歧視」自身所形成的僵化和政治正確要求,也包括人們對性別、身體、性向的各種僵化認知。

2003年麥可傑克森被控猥褻兒童事件爆發,當媒體一面倒的看熱鬧、惡劣扒糞的時刻,美國知名的跨性別作家費雷思發出文章,指出圍繞傑克森的負面言論其實出自一些大家習以為常的成見。

從 1980年代末期開始,和無數整型的男女一樣,傑克森開始積極的改變外型。然而在那個種族尖銳對立的社會脈絡裡,人們看到的只是他背離了黑人的外貌特 徵,許多人罵他「黑奸」,說他迎合白人的審美觀。然而費雷思在這些譴責中卻看到了另一種隱而未顯引發厭惡的特色,那就是傑克森與日俱增的「中性化」(說穿 了是「女性化」)裝扮,以及非常複雜的性別表現。

換句話說,與其說傑克森的自我外型打造是想變成白人,倒 不如說他是避開大眾對
黑人男性必須表現截然陽剛的假設,他的新外型因此益趨陰柔,從面目五官到白皙 的皮膚,柔軟的長髮,濃郁的化妝。他的身體也不斷開發出過去無法想像的操弄和舞步,一手撫胸、一手扣住跨下的標準動作成為傑克森既男又女的性感表現方式。 一個似乎永遠青少年的身體,結合了很難歸類為男女的外型和表現,難怪引發極大的社會焦慮,招來無窮的指責。

人 們的冷言嘲諷把傑克森放逐到羞恥孤立的空間裡。是為了要他停止這種跨越現有範疇的存在狀態,也就是要他「歸位」,回歸傳統的種族樣貌和表現,回歸傳統的 性別呈現。可是傑克森沒有聽話,他反而更加積極的持續越界,在外型上更加明顯的宣告他就是不計代價,不願從眾,當然也就持續承受更惡意的攻擊。

傑克森的性別處境只有另外一個跨性別看得懂。身為跨性別的費雷思說:「麥可的外表不僅混淆了人類社會對於性與性別的僵化組合,並且更進一步地拓展人類性別表現的多樣性。」

惡意的攻擊最後形成一連串控訴,動員的正是1980年代以來在美國儼然已經升高為社會最敏感神經的兒童性議題。只有這個罪名能醜化當事人到無法回應的地步,使他墜入沒人敢救的深淵,讓他即使被宣告無罪也將永遠背負嫌疑。

我的朋友聽說傑克森過世的消息後久久無法接受,她不解的問:「為什麼安潔莉娜裘莉熱烈擁抱親吻孩子算是親善大使,而麥可傑克森做同樣的事情就是戀童?」

我沒有辦法回答。但是費雷思一針見血的看穿了反戀童聖戰背後真正的陰謀:「兒童和青少年承受性惡待(或其他形式的惡待)的處境和痛苦,是沒有辦法被一個煽動種族主義、歧視同性戀、
仇視性/別異議份子的保守行動所解救的。」

麥可傑克森就是死於種族主義、反種族主義的僵化、同性戀恐懼症、跨性別恐懼症、戀童恐慌症數症齊發的美國氛圍。哀悼他的將不會是少數,因為被上述病症的效應所苦的人絕不是少數。





Michael Jackson 頭條背後

2003-11-28 Workers World News
美國跨性別作家 Leslie Feinberg 原著(林郁凱翻譯,何春蕤校訂)

兒童和青少年承受性惡待(或其他形式的惡待)的處境和痛苦,是沒有辦法被一個煽動種族主義、歧視同性戀、仇視性/別異議份子的保守行動所解救的。當媒體正以聳動的報導大肆渲染麥克傑森被檢方拘捕一事的同時,我們一定要將這個事實擺在政治思考的最前線。

2003年11月19日,也就是 Epic Record 唱片公司發行收錄麥可歷年銷售最佳歌曲專輯的那一天,全副武裝的警察憑著一張搜索票,對麥可的「奇幻樂園」進行一次長達12個小時的突襲臨檢。次日,麥可主動向檢方投案,被指控性侵害一名13歲的男孩的重罪,麥可在交保後被釋放。

雖然關於麥可的案情尚未釐清(目前已經判決無罪),但實際上,麥可已經被媒體審判、定罪了。而聖塔芭芭拉郡的檢查官辦公室一直到了11月底才肯提起正式的訴訟。

45歲的麥可是一位非裔美國人,小時即以童星身分擔任 Jackson Five 的主唱,是一位傳奇的國際巨星。從1980年代末期開始,由於他與日俱增的「女性化」裝扮外表和複雜的性別表現,使他成為媒體和大眾嘲笑的對象。

從1993年開始,麥可便受到八卦小報誹聞和一位地方律師的糾纏。那時,加州聖塔芭芭拉的地方律師史奈登(Tom Sneddon)就試圖對麥可提起訴訟,宣稱麥可性侵害一名13歲的小孩。

綽號「瘋狗」的檢察官史奈登,因為在1993年到1994年期間偵辦麥可疑似性侵害一名孩童的案件在國際上一舉成名,當時媒體對於麥可的報導和新聞照片赤裸裸的呈現方式猶如審判的一部分(法新社,11月21日)。

事實上,沒有任何一項罪名被真正起訴。麥可為了避免長期的法律訴訟,最後以巨額與男童的家庭達成和解。

然而,若在搜尋引擎上查詢「史奈登」和「麥可傑克森」,我們將在1994年到2001年這段期間的新聞檔案發現,其實這位地方律師一直在媒體上糾纏麥可。

這位地方律師的報復行為與媒體顯而易見的偏見,已經讓麥可的家人、許多知名非裔美國藝人與政治領導人、以及世界各地麥可的歌迷發出怒吼。

Rainbow/PUSH Coalition(註:美國民權組織)的領導人Rev. Jesse Jackson 在一項聲明中表示,麥可其實已經被媒體審判了。Jesse Jackson代表他的團體對於聖塔芭芭拉檢察官辦公室如何處理這件案子表示「嚴重的」關心。

這位民權領袖形容這次警方對於「奇幻樂園」的突襲臨檢是「離譜的行為」。超過70名的警力(還有些員警穿著防爆背心),在多名醫生和一輛救護車的陪同下對於「奇幻樂園」進行突襲臨檢。Jesse Jackson 還提到,史奈登在11月19日一場說明警方逮捕令的記者會上,「開了許多極不恰當的玩笑」。

麥可傑克森的哥哥傑邁因傑克森(Jermaine Jackson)說,他們全家都支持麥可。傑邁因說:「這根本就是現代的私刑。」

麥可的媽媽凱瑟琳傑克森(Catherine Jackson)11月24號透過連線對德國Bunte雜誌社表示:「美國有兩種法律。一種是給白人的,一種是給黑人的。

潑糞行動

無論在麥可被正式起訴之前或之後,媒體對於麥可的報導一直都是可憎的、可怕的、和似無止盡的。電視台甚至讓有關麥克的實況報導佔據了正常的節目時間。

麥可主動向聖塔芭芭拉的檢方投案,媒體的直昇機在他一下飛機以後就不停環繞在空中有如警方的護航車隊,其他的車輛則一路跟隨著麥克到聖塔芭芭拉的郡立監獄。許多專家指稱,這樣的車隊讓他們回想起1994年辛普森(O.J. Simpson)因涉嫌謀殺而被逮捕時,成群車輛以慢速的方式跟隨著辛普森的情形。

當警員將這位體重120磅且雙手都被銬上的歌手(麥可)帶進監獄的時候,有超過100張新聞報導和新聞照片馬上被媒體傳送到監獄以外的地方。

11月22號《紐約時報》的社論還說:「無疑地,麥可極力為自己清白辯護的行為是有罪的。」該社論還將麥可說成是「幼稚症的行為」。

媒 體放縱不加節制的偏見報導更針對麥可的外表大作文章。《紐約日報》對於此案八卦式的報導就是這種報導的典型。在11月21號一篇長達四個版面關於「麥可 性醜聞」的專題報導中,該報導對於麥克在警局拍的檔案照片冷嘲熱諷。報導上寫著,「麥可照片上的臉部濃妝,比畢業舞會皇后還來得濃」。在另一張照片中,麥 可從監獄裡向外面的群眾比出「和平」的手勢,而這張照片下面的標語竟寫著,麥可這麼做只不過是努力模仿「當年被彈劾的尼克森總統的樣子」,而另一篇文章更 將麥可的臥室形容成「可怕的獸窩」。

也許,最常被媒體用來形容麥可的形容詞是「怪胎」,這個污名需要我們正面迎戰,而這個污名也掀起了一個石塊,燈光下照出躲藏其下的右派運動。

NBA 籃球明星羅德曼(Dennis Rodman)在他公開承認是變裝者後,也同樣成為大眾媒體惡意批評的眾矢之地。

為什麼這種沒有人性的毀謗能夠被廣泛地用來攻擊這兩位在運動界上和演藝界上享有國際盛名的黑人明星呢?原因是,這兩位明星即便擁有超群的技藝、財富、和地位,終究只是活在一個充滿「種族主義」的社會經濟制度下的「非裔美國人」。

「怪胎」這個詞充斥著種族主義、對跨性別的恐懼、和不把殘障人士當人的偏見。

事實上,從1840年到1940年這段期間,「怪胎秀」(freak show)一直流行於美國的鄉村地區、城鎮地區、和都市地區。當時,「怪胎秀」被認為是全美國最受歡迎的娛樂表演,展演它們的老闆獲利甚豐。

怪胎秀裡包括有鬍鬚的女人和一些在宣傳單上描繪為陰陽人的人(「半男人、半女人」),它們在廉價博物館、世界博覽會、或馬戲團串場的娛性節目中表演,隨著殖民主義的興起和帝國主義的擴張,從非洲、太平洋群島、亞洲、南美洲被俘虜的人也被迫「展示」於這些秀場中。

「這些非西方人口的輸入,在當時是很大的買賣。」Robert Bogdan 在他的《怪胎秀》(Freak Show)一書中這樣說到。Bogdan強調,由於這項生意充滿了帝國主義者的眼光,當然不會挑戰種族主義,「相反地,民眾所看到的只不過是傳統偏見和信仰的再次肯定…而這些觀念與態度也為美國在十九世紀末對非西方民族的剝削,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尤其是對於非洲人的描述,如同種族主義對於非洲人的看法一樣,幫助且維持了美國早期的黑奴制度和後來對於所有非白人不公不義的制度壓迫。

Bodgan 做了一個結論:「我們在思考所謂偏差的時候,就必須先研究是哪些掌權者──不管是自己任命的還是官方任命的──在告訴我們誰是偏差,是誰在描述這些偏差。」

別再搞鬧劇了!

媒體對於麥可被捕一事高分貝報導,蓋過了其他一切同時在世界上發展的事情,包括五角大廈批准美國軍方對於伊拉克平民地區進行大規模轟炸行動(名為「鐵鎚行動」)的新聞。

麥可「奇幻樂園」被突襲臨檢的前一天,麻州最高法院才判決贊成同性可以結婚的法律。

保 守派長久以來一直試圖正當化他們偏執的運動,她們說那些對同性有性趣的人,或者性別表現與眾不同的人,都會「殘害」兒童。保守派會利用這次麥克傑克森高曝 光率的案子,作為阻礙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人士爭取教職(教師或教練)和領養小孩的權利,而進步的人士必需阻止保守派這樣的行動。

保守團體對於麥可的偏見完全沒有揭露這個國家內部兒童遭受到性侵害和性剝削的深度和廣度。其實,最常發生兒童性侵害案件的地方就在家庭內部,舉個例子,1986年社會學者 Diana Russel 對舊金山930名婦女做訪談調查,發現有百分之16婦女都曾經歷過亂倫的夢魘,而最常見的侵害者為叔叔、表哥、父親、兄長、和其他男性的親戚。

要保護兒童的身體和生命,就需要一個能夠喚醒大眾意識的政治運動,從而讓大眾知道虐待兒童的情況其實是一個制度化的現象,這是一個父權階級社會將婦女和小孩視為私有財產的必然結果。

右派這種把性別異類當替罪羔羊的做法,反而使得政府和司法系統得以脫罪,不必為剝奪兒童和已婚婦女基本權益而負責。

放開Michael Jackson的身體!

麥可的整形手術在這次事件裡受到一片嘲諷的聲浪,他被貼標籤為「異常」和「怪異」。

如 果進行整形手術是一項罪過,那麼有一大票的社會名流(不只是女人)都必須被迫容忍雙手被銬在背後,一步一步地走在各大媒體的攝影機前。這個國家的監獄是 沒有辦法容納下每一位接受整形手術(包括臉部和身體)的人的,整鼻、拉皮、抽脂、減肥、節食、植髮等等,都是整形手術,而這個目錄還可以繼續延長。

在一個經濟、社會制度都跟資本主義一樣充滿了壓迫和不平等的社會裡,美容手術是不可能從「羞恥」中擺脫出來的。然而,每個人都有權利決定自己的身體和身分。這就是例如女性生殖自由運動的核心,而這個權利不是由國家、教會、或媒體來決定的。

變性,就像刺青和穿洞,一直是人類古代社會活動的一部分。在階級社會興起和其所帶來的壓迫之前,有許多人經由對於身體的改造和(或)社會的認同,以一個與其生理性別完全相反的性別過生活。

大眾對於麥可「女性化外表」的嘲諷是反女性的。麥可的外表不僅混淆了人類社會對於性與性別的僵化組合,並且更進一步地拓展人類性別表現的多樣性。這不僅是酷兒策略的本質,也是對於「分化-征服」策略的解構。


虎穴中的 Michael Jackson
2004.1.29 Worker’s World, By Leslie Feinberg (何春蕤翻譯)


「無罪!」

在圍繞著 Michael Jackson 的大量媒體報導中,2004年元月16日加州 Santa Maria 法院針對猥褻兒童罪名做出判決,但是這兩個字只引發了短暫的悔悟。媒體報導的主軸還是「馬戲表演」。Michael Jackson 雖然歷經可能判他入監二十餘年罪名的風暴,然而幾乎所有的報導都竭力把他描繪成這場「表演」的肇始者。

最終獲得宣判無罪的辛普森殺妻案檢察官 Christopher Darden 曾告訴記者:「馬戲開演啦,而 Jackson 就是主持人。」Darden 在「娛樂今夜」節目受訪時說:「從第一分鐘開始就是馬戲,而且直到最後宣判或判決確定,都會是馬戲。」

開庭時法院門前大批 Michael Jackson 支持者的抗議也被媒體稱為「馬戲表演」。上千民眾從洛杉磯和Fresno、拉斯維加斯、鳳凰城、費城、南卡州以及美國其他各地來到法院門口,還有來自巴西、英國、日本、法國、西班牙、荷蘭、德國以及澳洲的支持者。從媒體空中拍攝的影片來看,警方估計法院外的群眾有一千五到兩千,但是提審次日幾乎所有平面媒體都報導只有「數百人」。

讓我們先假設報導中使用「馬戲」一詞不是企圖將 Jackson 非人化,不是將他連想到和馬戲相關的小丑、怪胎秀、動物表演。或許媒體只是在表達現場「奇觀式」的氛圍?

如果這個假設為真,那麼是否以下 Jackson 出庭時的相關場景才是真正創造奇觀的始作俑者?

現場安排了兩千五百名警力,法警遠從 Santa Barbara 調來支應,他們排成了深達六排的人牆圍繞法院,24小時站崗。警方還帶了警犬來「控制群眾」,至少有六架警方和媒體的直升機盤旋上空,六百名媒體記者、製 作人、電視工作人員擁擠在門前,全球至少有一百家電視台派了記者來拍攝,法院附近停了四十部衛星直播車。小販沿街販賣T恤和速食。

如果 Jackson 出庭是一次馬戲表演,看起來還真像羅馬帝國時期凱撒為了轉移政治焦點所安排的殘忍馬戲。那些身處競技場中心的人往往必須為他們的自由做殊死戰。

在虎穴中

法庭內,Santa Barbara 郡高等法院法官 Rodney Melville 譴責 Jackson 遲到了10分鐘。辯護律師 Mark Geragos 企圖解釋,是因為前所未有的交通壅塞和群眾延遲了他們抵達時間,但是法官打斷他的話:「沒什麼藉口,我不接受這些理由。」

在檢察官的壓力下,法官Melville下達封口令,禁止任何一方與媒體接觸。

檢察官要求封鎖相關資料,法官最後仍同意Jackson的律師可以閱讀搜索令和相關證詞文件以及檢察官收集的錄音謄稿,但是媒體──包括美聯社──要求相關資料開放為公眾記錄時,法官拒絕了。

法官也禁止任何攝影機進入法庭,三大聯播網對此暴跳如雷。

辯護律師要求法官認肯 Jackson 從紐約新聘不屬加州律師協會的律師 Benjamin Brafman 加入辯護。元月17日的紐約時報曾報導:「通常這樣的要求都會獲得准許,但是法官卻拒絕這位律師發言,後來才反悔,容許這位律師享有法庭裡的專業權利。」

Jackson 在法庭裡的角色只有五分鐘,枯坐兩小時後,律師詢問法官是否可以容許 Jackson 退庭。法官向在場人士說:「出於個人禮貌,我想 Jackson 先生需要上廁所吧。」法官接著警告辯護律師,要 Jackson 節制出庭前的飲料量。

Jackson 所獲得的支持,對法官和檢察官形成了一個必須處理的客觀因素。Jackson 的全家都陪同出庭,伊斯蘭國組織提供貼身保護,民權領袖 Jesse Jackson 牧師譴責檢察官和媒體對待 Jackson的方式。民權運動人士 Dick Gregory 展開40天絕食以表示對 Jackson 的支持。許多非裔的政治文化領袖都公開支持 Jackson

提審當日,在墨西哥、愛爾蘭、匈牙利、俄國、英國、荷蘭、瑞典、和許多其他國家都同步出現支持 Jackson 的抗議人群。

Michael 的哥哥 Jermaine 說他的弟弟和全家都驚訝於全球粉絲「排山倒海般的支持,這是個見證,真實的見證了 Michael有關愛和包容的訊息已經傳遍世界,因此這麼多不同背景的人都來支持他。」

Jackson 離開法院時看起來受了驚嚇,他爬上車頂,向群眾唱歌。支持者突破警方的隔絕,圍著 Michael,開始喊口號,並唱起他1995年專輯中的歌詞,指責 Santa Barbara 區域律師「瘋狗」Tom Sneddon 對於 Jackson 的仇恨糾纏。

瘋狗Sneddon

Jackson 的罪名是與一位12歲的癌症病童發生不當的性行為,這些行為據說是發生在2003年2月7日和3月10日。不過這個時間點很怪異。

2月6日在美國播出的一部電視紀錄片曾拍攝 Michael 和這位12歲兒童手拉著手,在鏡頭前說他們曾睡在同一個房間裡但不是同一張床上,播出後遭到憤怒的指責和批評。如果照這次的起訴說明來看,Jackson 大概就是在這個風暴正熱的時候開始猥褻這個男孩!

洛杉磯兒童福利官員據說在郡熱線上收到一位看到這個紀錄片的學校行政人員抱怨,因而主動調查 Jackson 和這個男孩的關係。

這個調查從2月27日開始,結論報告說,上述的猥褻說法完全不是事實。那位男孩、他的母親、他的兄弟姊妹都否認曾經發生過任何不當的事。

這個控訴的可信度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因為這個男孩的家庭過去曾經多次提出各種告訴,要求大筆的賠償費。


律師 Sneddon 十年前曾經以猥褻兒童嘗試起訴 Jackson 不成,他說他不覺得洛杉磯兒童福利官員的發現和他此次對 Jackson 的提訴無關。

Sneddon 在2003年11月廣泛徵求任何人提供有關 Michael Jackson 任何不法不當行為的資訊給他的辦公室。這個公告簡直就是一種起訴版的「實境電視節目」,節目名稱為:「誰想做百萬富翁?」

律師 Mickey Sherman 告訴 CBS 晨報節目:「我認為所有人都期待會有更多受害者出來控訴,結果卻沒有。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事實。」

種族主義的惡臭

「瘋狂傑克森」、「怪異」、「怪胎」──媒體因為 Jackson 的性向、性別表現、和性曖昧而公開將他非人化,但是這種不人道的八卦新聞很少能掩蓋住其下的種族歧視。

GoogleJackson 和「種族牌」就可以揭開問題所在。

事實上,種族牌才是真正關鍵。在這裡提供兩個說起來痛苦的例子,以便讓大家了解 Michael 被種族歧視妖魔化的強度。

一篇報紙文章說有些 Jackson 支持者在法院外面播放的音樂是「貧民窟音樂」(元月6日的「澳洲人報」)註1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新聞學院院長 Orville Schell 在說到 Jackson 時提到一個讓人想起白種至上主義者所用的黑人隱喻:「Jackson 是個巨大的黑柏油娃娃,太多有名聲的媒體都因為碰上他而卡在裡面」(元月11日的聖彼得堡時報)註2

Jackson 面對著多變的猥褻控訴,加州法律認為這是好色淫蕩。加州 Riverside 郡的副檢察官 Michael Hestrin 說:「法律不需要 Michael Jackson 碰過孩子的身體才能判罪,碰過肩膀也算,碰過身體的任何部位都算」(元月16日的mtv.com)。

Hestrin 還說,「案子裡可能牽涉到的未成年人大概都會是富裕的白人。」法律上並不要求包括黑人、拉丁裔、印第安、或亞洲人作為未成年人。

在這場超大型的馬戲中,Michael Jackson 正在為自己作殊死戰。

註1:意指 Jackson 的音樂是貧民窟音樂而已。
註2:黑柏油娃娃是19世紀著名的非裔通俗故事中以柏油和松節油作成的娃娃,在故事中被黑娃娃黏住的兔子越是想要掙脫,就越深深的陷入黑娃娃中。這個比喻在這裡指涉 Jackson 十分黏手,媒體一旦沾上就會越來越陷入其中。


(此文引用自:http://intermargins.net/Activity/2009/Michael_Jackson_Leslie_Feinberg.htm)

星期一, 7月 06, 2009

再跟我說這是個性別平等的世界啊!?

澳洲海軍鬧淫亂「性比賽」醜聞
澳洲時代報/法新社 2009-07-06

【明報專訊】澳洲海軍揭發淫亂「性比賽」醜聞。澳洲補給艦「成功」號有男兵涉嫌在艦上開賭盤,設立 「帳簿」詳列每名女兵價錢,若男兵成功與女兵發生性行為,就可贏得獎金,當中以女軍官及女同性戀者標價最高。澳洲軍方已就事件展開調查,暫有4名男兵被勒令回國及問話。

「帳簿」詳列女兵性交價錢

事件於「成功」號(Success)5月到新加坡執行任務時曝光,澳洲國防部周六證實,「成功」號數名男兵5月被勒令回國受查。據澳洲傳媒透露,「成功」 號有女兵較早時發現一本「帳簿」,簿中詳列每名女兵價錢,若男兵與女兵發生性行為,就可贏得獎金;若男兵能在指定地方如桌球枱上與女兵性交,更可獲額外獎金。

女權團體促嚴懲

澳洲女副總理吉拉德(Julia Gillard)希望當局徹查事件,以免女性國民為國家效力時,感到被排斥欺辱。澳洲女權團體亦對事件感到震怒,要求當局嚴懲涉案男兵,一個女權組織的發言人形容,事件令人沮喪,「女性佔海軍人數 40%,她們有權在工作地方感到安全,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是嚴重的性騷擾事件,當局需採取最嚴厲的紀律處分,這些男兵不能再為國家服務,因他們不可信,他們不尊重女性」。

澳軍近年重點向女性招手,以解決新兵荒,今次醜聞將重挫澳軍吸納女性入伍大計,吉拉德擔心事件將令打算從軍的女性止步,「若她們選擇從軍,我們希望此事不會阻止她們在部隊有良好事業前景」。

澳洲海軍聲稱有嚴格的「平等及多元」政策,以確保軍人的工作地方不會出現詆毁及騷擾行為,澳洲軍方會定期監察政策有否執行。2005至07年間,澳洲海軍約有百宗涉及性騷擾的調查,10年前,驅逐艦「悉尼」號(Sydney)艦長蓋爾(Tony Gale)更因被控性騷擾而遭革職。

星期二, 6月 16, 2009

Alice Schwarzer,愛莉絲‧史瓦澤。

我的性別啟蒙是在大學的時候,說不準是哪一件事,但是其中有一大比例是因為我看了一本到現在都很喜歡的書:大性別。這本書的作者是Alice Schwarzer,她的銳利筆鋒劃破了我一些從小大大對於性別的想像(或是「沒想像」)。今天剛好在網路上看到一篇關於她的文字,分享給大家享用~


一名德國女權主義者的意見─Alice Schwarzer
2009/06/14 22:43

最近又看到「性工作者除罪化」、「娼嫖除罰化」的討論。如果行政院真的能夠在預定的議程時間內討論這個議題、內政部真的能在預定的時間內設定專區,讓專區內的娼嫖都不罰,然後就輪到立法院要修改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0條的罰娼條款。

算算看,需要花多少的時間?如果法令不能配合的話,性工作者的人權是否能維護呢?畢竟,不罰娼的目的就是要維護他們[以及所有女性]的性命安全與人權。想到這裡,我就不得想到德國最有名的女權人士Alice Schwarzer和她對性工作的一些看法。

Alice Schwarzer是德國最有名的女權人士、也是近代德國女權主義的開拓者。這麼說,一點都不為過!如果對Schwarzer女士的生平和她的觀點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的地方有:1. 維基百科的德、英文介紹;2. Schwarzer的網站:www.aliceschwarzer.de (僅有德文); 3. EMMA雜誌的網站:www.emma.de (僅有德文);4. 她的著作,例如:Alice im Männerland (台北市立圖書館有此書)、商務印書局出版的《大性別》等。5. Alice Schwarzer曾來台灣訪問過,所以有關她的報導應該也不難找到。

Alice Schwarzer出生於1942年一個西德邊境小城。由於她母親未婚,所以從小由外祖父母扶養長大。

1970年到1974年她在巴黎一邊擔任記者、一邊讀書。她曾受教於傅柯,也在此時開始參與了法國的女權運動,並將這股風潮帶進了德國。比較有名的事情是:

1. 1971年,她發起了『女性對抗二一八條款』行動,讓374名女性承認曾竟墮胎過,引發了西德的墮胎討論,也導致了1974年的墮胎合法化。

2. 她提倡男女平權的女性主義:不論在性別、政治、權力和經濟上,女性都能夠自給自足,進而達到平等的基礎。[現在很難想像,在1970年代的德國的已婚女性如果要外出工作的話,還需要丈夫的親筆簽名同意書。在Alice Schwarzer等女權人士的爭取之下,此法律於1976年廢除了。]

3. 1977年,她創辦了《EMMA》月刊,這是一本討論政治、社會等議題的女性主義刊物。月刊名取自於Emanizipation(解放)的前4個字母,所以我不太欣賞將此刊物翻譯為《愛瑪》,最好的翻譯還是《解放》。由她親自擔任總主編和發行人。

在1970年代到21世紀初期,Schwarzer女士忙著她的刊物、擔任電視談話性節目的主持人,另外還出版了10多本著作。她可說是德國[或歐洲]最有名的女權人士,不過也因此她的一些言論也更有爭議性。必較有名的幾件事是:

1. 1987年她發起了『PorNo-Kampagne(反色情片運動)』。她認為色情片物化女性、導致社會發生了很多對女性不利的暴力事件。可惜並未成功。 Schwarzer女士試圖在1998年重起戰局,可惜仍未成功。[孫逸仙也花了11次才成功。反色情片的運動總有成功的一天!]

2. Alice Schwarzer在2002年反對德國政府立法改善性工作者的法律地位、也反對妓院合法化。[從2002年開始,德國的性工作者要交稅;政府不鼓勵他們接受現金,他們所提供的服務還得要繳增值稅!] Schwarzer反對的原因是:性工作(prostitution)是對女性的暴力,所以她希望能夠不罰娼、但是罰嫖。

3. 2004年開始,她反對穆斯林女學生在學校戴頭巾,並且批評伊斯蘭教過於政治性,不將政治和宗教分離;同時女性在伊斯蘭教裡的地位過低。她以為禁止女學生戴頭巾是政、教分離的一種堅持。

不論Alice Schwarzer對不同議題的看法如何,她看事情的角度都是從女性的權利是否受損出發。

所以有件好笑的事情發生在2001年一個談話節目裡,Alice Schwarzer和前任德國小姐、以美色出名的Verona Feldbusch兩人是特別來賓,他們兩人真是針鋒相對,到現在我還覺得那場談話節目真的很精彩。

(此篇文章引用自 CarolC

星期日, 6月 14, 2009

超越。

前幾天跟同事在線上討論一件事,原本計畫等我想好內容後我跟她一起坐下來面對面討論,後來我忽然發現我還有另外一件更急的事應該先做,於是跟她協調明天再討論,最後我用「See you tomorrow!」當我們線上對話的句點,關閉了那個視窗。

See you tomorrow,多麼熟悉卻又遙遠的一句話,我記得小時候晚上跟媽媽道晚安的方式就是:Good night, and see you tomorrow。

媽媽沒有受過很多的正式教育,但是就跟那個年代的許多台灣女人一樣,成家後常常利用空閒時間自我充實,以彌補當初因為需要撐起家庭經濟而被迫中輟的學習與學業。也與很多這樣的女人一樣,媽媽雖不會把「成為她的驕傲」當成放在我身上的壓力,但卻會把「成為我的驕傲」變成她自己最大的壓力,因此她在我的同學前,一定會有「合宜」的表現、「合宜」的打扮與「合宜」的談吐,可能也是因為知道自己的「不足」,她在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問我要不要去離家很近的補習班上英文課,因為她知道在那個時候,只有英文她無法教我,也是因為她知道,我需要的比See you tomorrow更多。

的確,只花了半年,我就開始不會向媽媽尋求英文的協助,小三,我第一次感受到我「超越」了我的母親。

星期五, 6月 05, 2009

男人有權利養小孩,就跟女人一樣!

接觸性別議題差不多十年了,常常有人會誤解念性別研究或是女性研究的我與同伴,認為我們是女性沙文主義者,只關心女性的權力/權益,男人去死沒關係。

我從不這麼認為。我覺得女人應該掙得自己應得的,好好享受自己的權利,就像男人一樣。像男人一樣享受權利並不代表要像男人一樣,沒有一個人應該要像另外一個人一樣,但是兩個人能夠享受權利的權力應該一樣。

下面是一件再不關心就來不及的事:

被綁架到台灣的瑞典女兒
Gustaf

我的兩個女兒, 9歲的Minna和6歲的Nicole,在事前完全沒有任何預兆下,於2008年11月3日和他們的媽媽Jennifer一起失蹤。

我跟Jennifer是在2006離婚的,在離婚後的兩年期間,我和Jennifer輪流帶孩子。

在11月3日那一天,我一如往常的前往Jennifer家接孩子,但房子空無一人,我著急地打電話找Jennifer,卻沒人接電話,追問鄰居也沒知道他們的下落,我到處問、到處找,但卻一點線索也沒有,我報了警,才知道她們已離開瑞典,就這樣我失去了我最重要的寶貝們。

但我並不放棄,我走訪各個Jennifer可能去的國家,到了台灣的時候,我找到Jennifer的父母,他們告訴我他們不知Jennifer跟孩子在哪。

最後找到一位關鍵的代表和臺灣官方聯繫,我才知道到孩子們住在臺灣南部高雄,與Jennifer同住在她父母的家中。

起訴從1月開始,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我在臺灣的代理人和當地法院進行多次交涉,我現在只能經常通過電話和孩子們聯繫,但是我不被允許與孩子見面。

後來法院決定在6月11的法院判決前,我得到可以每兩週的週六和周日與孩子見面三小時,也是我最期待的3小時…
(更多訊息請看http://www.minna-nicole.com/

下週四,高雄法院就會確認判決,
一個本來就有權利(無論是人權上或是法律上)照顧小孩的父親,在台灣法律與台灣人的眼中到底夠不夠格!

請用行動告訴我,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而不是一個海盜國家!

親愛的每一個人,
你也可以做些甚麼,把這件事正確無誤地告訴妳身邊所有的人,
談論這件事,讓身邊的人也關心這件事,
最後,在談論這件事的時候,若有人贊成台灣用這樣的行政暴力搶走別人照顧小孩的權利,
請你挺身而出,
捍衛正義,維護人權價值!

願公義如雨,傾盆而下。

星期四, 6月 04, 2009

《血色童話》:跨種族、跨性別、跨年代的愛情。

好友小勤最近總算分享了她二月看【崖上的波妞】的心得,本來一直想要跟她一起去看,可是世事難料,最後我沒趕上。

雖然沒有票房支持【崖上的波妞】,但是裡面探討的「真愛」卻是我誠心誠意支持的。約莫十五年前,我還是個國中生的時候,就很認真地看待班上的班對們,這樣的認真,在當時反而被他們嗤之以鼻。但我還是堅持相信「愛」的單純、純淨與無所求跟面對愛情時的年齡沒有關係,甚至,年紀越大,反而顧慮越多。

上了大學,看到異性戀主宰社會思惟及其限制,慢慢了解愛情也應該是不分性別的,如果我不應該因為一個人的家產而愛上他,那我怎麼能夠只因為她的性別而不愛她呢?破除異性戀主流價值觀,我的愛情選項更多元也更豐富了!

唸了研究所後,我的愛情觀更加突破。我原本對於跨文化、跨種族或跨語言的愛情非常不看好,總覺得一個不知道為什麼綠豆摔死後會變成綠豆碰的人,怎麼可能跟我牽手走一輩子呢?(就像小勤曾睿智地說過:「在英文裡,我是個沒有幽默感的人。」)但是看到身邊很多外文系的朋友、同學似乎都能幸福地與外國人、外籍人用外語好好地談戀愛生活,我也就跳出了井口,不再當井底之蛙。

最近看了一本小說:《血色童話》。會想看這本書是因為它是吸血鬼的故事,我對於吸血鬼很著迷,就像很多人一樣。[刀鋒戰士]是我的社會學啟蒙電影之一;[吸血鬼:真愛不死]則讓我知道音樂在電影中扮演了多重要角色。吸血鬼透過交換體液得到生命、重回青春更是引起我無限的想像!《血色童話》就是一部討論跨種族、跨性別、跨年代的愛情故事,主角是一個在學校備受欺凌的青少年,他的生活與生命在認識、愛上了一個背景不詳、年齡不詳、甚至性別也不詳的鄰居後起了大大的改變,他變得更勇敢,勇敢為自己爭取、也勇敢為別人承擔。在無法得到大人,甚至是世人,認同的時候,一個法律定義上還沒有「行為能力」的青少年到底能為自己的愛情付出多少,是在讀這本書時很大的感動,更讓電視新聞中理當應該相愛、卻為了錢財仇視對方的家人、朋友顯得格外醜陋。另外,我認為出版社定義這本書為「一本以鬼魅和血腥包裝的純愛小說」真的是定義得很好,因為書中的殺戮場景在在反差出這對伴侶間的純愛,就如用柔美的交響樂包裝殘酷的暴力電影一樣。

最後,看完了這本書,關於愛情,我呼應這本書的最後一句話,年輕、單純的愛情,果然不一樣。

星期一, 5月 18, 2009

女人半邊天/救經濟 立陶宛選出女總統

預算專家、現任歐盟執委會預算專員的葛芮鮑絲凱特女士,可望成為立陶宛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女總統。(美聯社)

〔編譯張沛元/綜合維爾紐斯十七日外電報導〕飽受經濟衰退之苦的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立陶宛,十七日舉行總統大選。選前民調顯示,前財政部長、現任歐盟執委會預算專員的葛芮鮑絲凱特女士,可望成為立陶宛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女總統。

歐盟預算專家 選民青睞

第一回合投票於當地時間晚間八時(台灣時間十八日凌晨一時)結束,初步結果可望在兩小時後出爐。日前的民調顯示,五十三歲、無黨派、空手道黑帶的葛芮鮑絲凱特的支持率達六成,排名第二的對手的支持率僅八.四%。這場大選總共有七人角逐總統寶座。

可望成為立陶宛首位女元首

立陶宛總統無行政權,僅具監督政府制定外交、國防與司法政策之責。不過,現任總統仍可影響預算,以及對政府決策有發言權,包括大選後政府必須總辭,然後再與總統、總理協商後重新任命。因此,儘管經濟政策是由政府制定,但葛芮鮑絲凱特的預算經驗仍被視為一大優勢。

金融海嘯 立陶宛受創深

葛芮鮑絲凱特任職歐盟執委會已五年,倘若順利當選總統,就必須去職。葛芮鮑絲凱特已誓言當選後會解決經濟危機。立陶宛是在這波全球金融危機中受創最深的歐 洲國家之一,今年第一季GDP暴跌十二.六%,三月份失業率高達十五.五%,許多選民希望仰仗葛芮鮑絲凱特的長才重振經濟。

葛芮鮑絲凱特稍早接受訪問時表示,她在今年一月立陶宛經濟崩潰導致民情激憤時就決定參選總統,「我告訴自己不能再置身事外」。

儘管普遍被視為支持立場中間偏右的總理庫比留士,及其在遏止預算赤字繼續擴大上的嚴苛手段,但葛芮鮑絲凱特也批評政府的若干增稅措施,還說她當選後會換掉幾名內閣部長。國關與政治研究所分析師吉爾尼斯說,葛芮鮑絲凱特的個性出了名的強悍,她一上台可能就會進行人事大改組。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may/18/today-int2.htm

星期三, 5月 06, 2009

我的菜∼

因為明天要去看金鋼狼,剛剛就花了一些時間查戲院及放映時間。通常我們一行人會選的戲院有幾家:微風國賓(因為離我家近)、絕色影城(因為離捷運站近)、長春戲院(因為獨佔小眾電影)、學者戲院(因為不想要去連鎖戲院)或是大千戲院(因為想要舒舒服服當大娘)!四月底時,我跟小馬因為快下片的貧民百萬富翁而認識了重新裝潢、定位的【東南亞戲院】。

它離我辦公室也挺近的,又因為小馬可以直接坐淡水線回家,我們就在討論可以把【東南亞戲院】列入可選擇名單,想當然爾,剛剛也看了一下東南亞戲院明天上映金鋼狼的時間,除了發現它有適當時間的數位版金鋼狼外,我還發現了【東南亞戲院】可愛的一面:

(http://cineplaza.pixnet.net/blog)

真的是好可愛的企劃人員啊∼∼又好笑、又主流、同時又不主流,真的是太深得我心了!

決定以後多多去【東南亞戲院】支持他們!

星期五, 4月 24, 2009

Volunteer.

才剛剛說完今年是我的志工年,最近這幾天就一直跟「志工」很接近。剛剛,星期五下班,我部門的同事兩個機構志工一同去電影院看了一部電影,進行我們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志工聯誼。電影是很可怕的驚悚劇情片:啟示四騎士,嚇得我半死。

電影前小馬請了大家吃飯,一起吃牛肉麵、水餃、小菜等,有說有笑,我們(至少對我來說)也更認識了我們的志工,小璿是文化大眾傳播大四生,當完兵後希望可以成為一名公關。小璿是我們很期待的零錢箱志工,他幫我們機構在文大商圈佈下了好多零錢箱商家,而且會固定協助把沈甸甸的零錢們帶到辦公室來;麻薯目前則是台大社工系,畢業後他想考高考,成為公務員。他從去年開始當我們的行政志工,幫我們處理一些很耗時卻一定得做、而且有很高價值的行政工作。這次的志工聯誼他們倆都很開心,而且也覺得這樣的聚會很不錯。

星期五下午,在志工聯誼前幾個小時,我在msn上遇到另一個志工。兩年前,他與他的夥伴(Partnerin)其實是一組志工,為我負責的專案奉獻他們的繪畫設計排版專長,幫我們產出了一本人人稱讚的兒保手冊,及其他周邊宣傳物,廖女生是個非常活潑的工作人,他很喜歡文字寫字,聯繫客戶、提供意見、顧客服務、網路行銷,永遠積極有效率;李男生則是一個頑固深思的繪畫者,喜歡繪畫,把顧客嘴巴裡面說的、心腦裡面想的一筆一畫劃出來。然後去年年初,李男生去當兵了。去年年底兒保手冊需要改版,我花了好多時間寫email、傳簡訊、打電話,嘗試連絡廖女生可是一直沒辦法找到他,只收到一則回傳的簡訊:「現在插畫業務完全轉交給李男生,你透過部落格上的email可以找到他。」當下,小馬跟我的心就涼了一半。

接下來半年,我就一直沒有再嘗試找他們或他或他。李男生在今年二月的時候寫了一封短短的信給小馬,告知我們他退伍了,也告訴我們有任何新消息會再跟我們聯繫,從此又斷了音訊。直到第一次志工聯誼的前幾個小時,李男生出現在我的msn上,並把我拉到一個新的msn視窗裡,他說,他在這個視窗中比較舒服。接下來他說了一些他退伍後的生活,開心的、不開心的都說了,而我只能又哭又笑地看他一個一個工整的、黑色的字,就像之前和廖女生聊天所看到的一樣。兩個七年級生,用他們的生命過活,也用他們的生命影響了我的生命。

從沒想過Volunteer也會走進我的生命,從沒想過只見過兩次面的陌生人也能這樣造成我生命的共鳴。

希望你們永遠幸福快樂,無論如何。

星期二, 3月 17, 2009

今年是我的【當志工】年∼

前年吧,在古亭捷運站看到【2009台北聽障奧運】招募志工的燈箱廣告,想了一下,就上網報名了。我與工作人員面談當天,告訴他們:「身為台北人,我覺得能夠參與這麼大的賽事實在是很榮幸」,工作人員在聽到我願意把七天年假全部貢獻給此次的賽事時,眼中閃的光茫,讓我心中的熱情更火熱了好幾天。

所以我又去報名了每週一、三上課的初級手語班。當時一週兩次,我必須要在七點之前趕到台北長庚醫院附近的啟明學校上課,一直到九點課程結束後才能回家。這次學手語的經驗跟我當年在德國學俄文的感覺有點類似:課很重,只要一次沒參與,下次進度整個跟不上。所以在趕不上七點的課幾次後,我越來越無力,也越來越意興闌珊。於是,我在開課一個半月後寫了一封「中輟聲明書」給聽奧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們我必須退出,也跟他們表示歉意。

但是,今年的賽事我還是會以志工的身分參加,了解到自己的限制後,我填寫完成的志工志願單全部都是「有力的出力」這方面的工作,像是比賽場地準備、撤場等,雖然我還是有參與志工自治手語團,但是因為切身知道「不負責任志工」會對組織帶來多大的困擾,所以我也不自願當第二志工團的團長或副團長,就單純沒有壓力地學學手語、出出勞力啦!

今年的台北聽障奧運是從9月5日至9月15日,歡迎大家有人出人、有掌聲出掌聲囉∼

星期四, 3月 05, 2009

民以食為天∼(哎呀呀,還有一件事。。。)

關於吃,最近還發生了一件對於我的人生來說很重要的事:我總算吃到吹糖了∼∼

「創傷」這種東西真的是很神奇,之前對於這個名詞不熟的時候,總覺得媒體跟醫界真的是太誇張,人哪有那麼容易得創傷,進而性侵別人、殘害動物、甚至是成為殺人犯,也覺得這根本就是幫加害者找犯罪的藉口。直到我年紀越來越大,卻發現自己對於小時候的缺憾還是耿耿於懷,才讓我感受到「創傷」的嚴重性。

從小到大,我有兩件缺憾:第一件是Game Boy。小學四、五年級時,班上開始流行Game Boy,每次考完段考後那開心的一兩天,或是校外教學的時候,幾乎有一半的小朋友都會帶自己的Game Boy遊戲機及好幾個遊戲卡,大家交換著玩。我沒有,其實是因為我娘覺得Game Boy的螢幕實在太小,對眼睛不好,所以硬是不讓我買。可是小時候會有哪一個小朋友覺得視力保健比Game Boy重要?所以每次看到其他人玩得開心時還是心中有點不甘願。

第二件事是就屬「吹糖」了。我讀小一的時候,仁愛國小舉辦了一場遊園會,這對一個剛進入社會的小朋友來說真的是一件人生大事!那一天我娘跟我一起在學校裡邊玩邊吃,玩累了,我娘坐在教室裡我那小小的座位上,給我錢、要我自己去買剛剛看到就好想買的吹糖,我正要離開座位時,娘親好心地要幫我做同學公關,順口問了坐在我附近的一位在場卓同學要不要也來一支,就要我也順道幫她帶一支。我買回來,只買了一隻吹糖,另一隻則是普通的棒棒糖,因為老闆說吹糖只剩一支。拿著兩支糖回到教室的我,被媽媽一句「只剩一支,當然要給人家啊!」青天霹靂地打到:可是我好想吃啊!

從那一天開始,我就一直想著要吃吹糖要吃吹糖,只要看到類似園遊會或是農會展的場子,我就會情不自禁去找找有沒有我那失落的吹糖,一直找到大學才慢慢死心,也開始用一些理由說服自己當初沒有吃到也不錯,畢竟吹糖很髒,根本就是吃老闆的口水。。。可是這次週末加班順道逛逛時居然讓我看到活生生的吹糖!糟!怎麼辦?已經催眠自己不想吃吹糖這麼幾年,現在看到,到底要吃還是不吃?

幸好,時代果然還是有進步的。現在的吹糖已經不需要靠老闆嘴巴的技術了!老闆不需要再吹個一兩口比較好上手後拿給小朋友,現在的方式是用打氣機(應該是吧,老闆藏在攤販車一處讓人看不到的地方∼)代替!那當然就一定要吃的啊!


(剛做好的吹糖,是奶油獅造型,工具的進步也讓師父技巧退步了∼)


(拆開包裝,好漂亮的吹糖。。。我做的!)

吃完整個人就是心情很好!「創傷」這種東西,真的是很奇妙。。。

星期五, 2月 27, 2009

民以食為天~(下)

這次的過年還有另外兩件跟吃相關的事,第一件事可以取名為「毫無忌憚」;第二件事則是「鬧中取靜」~

西曆一月三十日,我娘、我姊跟我一起去看了太陽馬戲團。這是來台灣表演的戲碼是Alegria,我覺得比起Quidam遜色些,有很大一部份時間我都誤以為自己在看雜耍團。不過,當天還是有令我很印象深刻的「VIP服務」!那天我自己前往會場,一到會場,就看到空地上架著好多個帳篷,其中有一個紅色的帳篷,就是我姊剛剛特別打電話來跟我說她們在那裡面等我的那個帳篷,一進到帳篷內,在我還沒有適應帳篷內的昏暗前,就有一個服務生在入口的旁邊拿著托盤,問我:「請問需不需要來一杯柳橙汁?」雖然我還搞不清楚狀況,但是剛好口真渴,所以就順手拿了一杯,「好喝!」接著看到我娘要帳篷中央跟我招手,剛要走去找她,就又被另外一個拿著一盤三明治的服務生擋住:「小姐,想要來一些三明治嗎?」

就這樣,當天表演前與中場休息時段我們三個人就在紅色VIP帳篷裡感受VIP的服務,除了柳橙汁、三明治、紅茶、咖啡、漢堡、紅白酒與琳瑯滿目的甜點外,還有我最吃驚的VIP廁所。「購票七千二以下者不得進入」這種招待真的讓我頗不舒服。

另外一件「鬧中取靜」的事是,大年初五小馬跟我兩個人跑去大葉高島屋逛逛。我大約已經有十年沒有去過大葉高島屋了,是一間我很不熟悉的百貨公司,所以其實當天只是胡亂逛,逛到最後連美食街都不放過,因為我有點想吃甜的,又因為我們倆的腿有點痠,所以決定花一些時間坐在地下二樓的和菓子專賣店,買幾個和菓子解解饞。
























(栗子大幅)



被一堆正在試用按摩椅的民眾包圍著,我們鬧中取靜。

星期日, 2月 22, 2009

民以食為天~(中)

說到吃,就不能不提今年過年時期的大吃喝。其實每年過年都大吃喝啦,不過今年比較不一樣的是,初五當天,煮菜很彆腳的「我們」煮飯給全家人大吃喝∼「我們」指的是一起參加英文同好會的我們,有我、小勤、彥彥跟祈祈,一開始是因為想要給彥彥學習與練習英文的機會,結果本來就是英文系畢業、也想為教育彥彥盡一份力的小勤與本來就對英文很有興趣的祈祈熱情加入,所以目前英文同好會的固定成員就是我們四個人。而這次過年的同好會,因為在過年期間,所以院長阿芳也順道加入!

此次英文同好會的主題是:預算250元以下的一道菜。除了要用英文介紹一道菜外,還得要當場做出來!我做的就是之前介紹過的V怪客早餐,材料、做法都很簡單,成品也很不錯,還得到娘親的點菜,整個就是尾錐翹得超高∼彥彥做的是鹽烤蛤仔,是所有料理中材料費最低的一個,也是成品中最鹹的一道(吃得整張臉都縮在一起)。。。祈祈努力地在同好會當天前跟她媽媽學做蕃茄炒蛋,這是她本來就很愛吃的一道菜色;小勤就搞剛了,她做了兩道菜:冷熱各一道、中西各一道、簡單麻煩各一道!而且她的成本是最高的,高到還得跟彥彥借預算!臨時加入的院長阿芳非常臨時地打電話給她老母,詢問蒸蛋的做法∼


(三個煮飯生手在廚房忙來忙去。。。)


(彥彥準備的鹹得要死的鹽蛤仔~)


(兩個在場的媽媽看不下去了~)


(臨時加入的院長阿芳~)


(小勤那一道比較冷、比較西、也比較麻煩的菜~)


(祈祈的蕃茄炒蛋出乎意料地下飯!)

本來是想吃下午茶的,誰知道材料準備、輪流使用廚房、輪流吃的程序太過複雜,當天這一餐吃到最後居然花了五個小時,搞到晚上八九點~


(待續)

星期六, 2月 21, 2009

民以食為天~(上)

今天下班後本來是要去做運動的,結果誰知道一閃神,就忽然決定放棄健身,改去南勢角的緬甸街大吃特吃。

雖然說我很愛吃好吃的、玩去好玩的,但是說實在,也很不好意思說出口的是,我很少花時間在台灣旅遊。我能說出西班牙跟法國隔著哪一座山脈,荷比盧哪一個國家最北邊,德國、瑞士、奧地利與義大利中德語區的德文有什麼不同,也嚐過泰國道地的小甜餅、貝倫的葡式蛋塔、捷克極其美味的鴨肉,但是卻常常在別人問我台東的名產是什麼,台北市裡大安區右邊是哪一區,阿里山要在哪一站高鐵下車,或是北回歸線經過哪些縣市時啞口無言。自我檢討,除了給自己一些理由(包括「都講中文就不像出去玩啦」、「在台灣沒有車真的很難玩啊」之類的)外,在看完了顧玉玲的作品【我們】後,我也開始希望認真地改變自己,希望把自己更融入進「我們」當中。

就從「中山拜拜」開始吧。

約莫一年前,我不小心吃到了一種叫「加央」的東西,它還有其他的花名,「加椰」或「Kaya」。超好吃。這三個字是我對這種塗抹在吐司上的醬料唯一評價。甜甜的,可是又不會太甜,配上熱熱的吐司,暖暖甜甜的,真的是。。。超好吃!因為這樣,最近我想到可以用加央醬當誘餌,把我自己在週末懶散中拉出溫暖的家,前進中山北路∼結果誰知道,我的無知害了我(所謂現世報),所有的商家都回答我「沒賣」或是「不知道那是什麼」,因為他們大多處理的是印尼或泰國的食材與商品。而加央其實是來自南洋的馬來西亞。

因為這次挫敗,讓我對於置購加央醬有點失去熱頭,但是也是因為這一次的出走,讓我對於「加入『我們』」有了更大的信心!又因為某次在網路上搜尋加央醬,讓我發現中和有一條「緬甸街」。

一定要去看看的啊!這就是我融入「我們」一個很好的機會!拿著從網路上印下來的資料,就在閃神的今天前往南勢角站,嘗試一下台灣的異國料理。花了一些時間決定了餐廳,懷著DokiDoki的心情點完了菜,經老闆解釋才知道店裡有一道很特別的甜點:奶善。一定要試試的啊!所以就算吃完所有的菜之後、飽得無法再喝進一滴水,我還是硬點了這道料理。



這真的是一道很妙的甜點,薄薄的,聞起來奶味很重,吃起來不脆,反而有一種微微入口極化的感覺,碰到唾液、開始咀嚼後,居然有一種在吃起司的錯覺,加上上面有淋上一些蜂蜜,甜甜酸酸的,居然讓我想起希臘優格(但是其實一點都不像,真的!)它不算好吃,但是也不難吃,不會是我想要再吃一次的甜點,但是我還是一塊一塊地全部吃光,真的很妙∼

(待續)

星期四, 2月 19, 2009

(引用)美少女資深以後:住在革命路上的女人

美少女資深以後:住在革命路上的女人
2009.2.18台灣立報

■崔妮

美國的婦運老將貝蒂傅瑞丹於1963年出書,談論到中產階級家庭主婦之間那些無名的問題,生活優渥,住在郊區人人稱羨的房子,不用出去工作,只需擔任稱職 的家庭主婦就可享有富裕穩定的生活,有什麼不好?但是當時卻有許多家庭主婦陷入長期的憂鬱、無價值感。生活不需憂愁,看似什麼都不用煩惱,那自己到底有什 麼問題?

或許有些人不知道,美國的第二波婦運就是由這些家庭主婦們開始的,當她們逐漸分析出讓自己不快樂的源頭,在於女人過度以丈夫為依歸,以孩子為重心,以成為 家庭主婦為天職,而失去自我價值、忽略自我需求之後,她們開始想要改變現狀。如果就心理學的馬斯洛需求理論來說,生存、安全感、歸屬等等的需求都滿足之 後,最後一個階段就是自我實現。成為家庭主婦,不算一種自我實現嗎?當然算。但是,那是我們能夠自由選擇成為家庭主婦的前提下。在那個年代,女人結婚成為 家庭主婦是天職,不是選擇。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真愛旅程》的英文片名叫做「Revolutionary Road」(革命路),一時會錯意,以為是革命的道路,結果,卻是一對住在革命路上,受困於當時所有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理想圖像的平凡夫妻。對於不曉得當時 那種氛圍,不曉得那些快被悶到發瘋的家庭主婦是什麼處境的觀眾來說,這部片非常適切的傳達出當時的社會氣氛。

一般談論女性議題的時候,很容易不小心落入責怪男性的氛圍當中。但是這部電影卻不會讓人因為全然同情女主角,就認為是她丈夫造成的。事實上,事出必有因, 很多的選擇跟決定也無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來做,而是不斷受到旁人的影響及社會價值的期許。若經歷過婚姻,或許更能理解婚姻中每次的選擇跟決定是如此的複 雜難解,對男女造成怎樣不同的影響?而個人又能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

就像男主角法蘭克,的確曾是一個有機會成為與當時男人完全不同的典型,他曾接受妻子的提議,準備無業搬到巴黎,花時間追尋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但是當告知其他朋友,在當時男人怎麼可以不養家的風氣下,這種主意想當然受到所有人的懷疑跟反對。

另外,即便他做的是不喜歡的工作,但當他受到重用,有機會賺更多的錢,嘗試嶄新的事業,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成為更被肯定的男人之時,別人的崇拜相較於誠 實面對自己,男人終究更有籌碼選擇一條紅利報酬更高的道路,似乎,無論是哪一條路,對男人來說都是有好處的。但對女人來說,每天重複一樣的家事,看不到盡 頭也看不到改變那種無力跟無希望的感覺,令人更加窒息,她能做的選擇,不就是盡力消除會阻礙她往改變前進的障礙嗎?

也許有人會扼腕女主角最後的結局,有人會氣結男主角為何最後變卦,有人會感嘆為什麼不忍耐下去,總有一天會有機會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但我想到,就像女主角愛波說的: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才更需要勇氣。但勇氣,是最有可能因為時間跟挫折而消磨掉的力量。

在台灣,我們也是有許多辛苦的家庭主婦維持著一個家庭的運作與和樂,即便沒有被關在郊區,但在以丈夫孩子為重心的生活當中,逐漸失去自己、忘了關心自己。因此,如果你碰到那些中年之後,想要出來接觸社會、想要學習的婦女們,請不吝給她們鼓勵跟支持。

(性別運動者)

-------------------------------------------------------------------------------------

性別流是我少數訂閱的部落格之一,常常部落格中會有一些性別相關的論述與新聞,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資訊來源。這篇文章提到的電影《真愛旅程》也因為「美國家庭主婦議題」而吸引我。只可惜這部電影並沒有大肆宣傳,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相關議題。

此文引用字:http://www.wretch.cc/blog/GenderStream/7181909

星期一, 2月 02, 2009

Powerfulness. Powerlessness. Empowerment.

工作上有個機會跟大田出版社最近要出的一本書做合作,書名是【被切除的人生】,作者是一位經歷過陰蒂切除的女性,她將她生理、心理走過的痛苦書寫下來,向全世界的人控訴。

今天與出版社的人開會,不知為何在看著我同事準備的文件時,忽然想起,我曾在看完2005年女性影展一紀錄片【殘酷的割禮】後寫的一篇觀影感想,把它拿出來再看一次,當初看電影時的不適與心痛又再次席捲而來。

殘酷的割禮 (The Day I Will Never Forget)

今天看了這一部紀錄片,
雖然100分鐘內並沒有看到血淋淋的畫面,
但是生理的反應卻是最直接、最誠實的。
開演十分鐘就開始感到身體不適,
眼冒金星、狂流冷汗、呼吸不順、喉嚨乾燥、幾乎快吐了!
在大腦盡力想把自己抽離開這部片的同時,
我的眼睛卻從片中的女孩們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影子。
我們的大叫被割掉了;
我們大腿中的空間被割掉了;
我們的冒險精神被割掉了;
我們的陰蒂被割掉了;
我們的長髮被割掉了;
我們的短髮被割掉了;
我們的知識被割掉了;
我們的聲音被割掉了;
我們的脂肪被割掉了;
我們繼續進修的機會被割掉了;
我們的單身生活被割掉了;
我們選擇不生小孩的權力被割掉了;
我們選擇不餵母乳的權力被割掉了;
我們的乳房被割掉了;
我們的子宮被割掉了;
我們的性高潮被割掉了;
我們的男性身分被割掉了;
我們的女性身分被割掉了;
我們什麼都不是;

我們什麼都是。

最讓人冒冷汗的是:
我們常常觀看他人之痛苦,
在慶幸自己的命運比較好的時候,
卻對自己的悲慘的狀況視而不見,
沈醉在比無力更無力的無力自滿中。

小眾鑽出頭~

新聞辭典:冰島女總理西古達朵提

時間: 2009/02/02
撰稿‧編輯:吳寧康 新聞引據:廣電媒體 (東方早報、中國時報)


  遭受國際金融危機重擊的冰島,1日出現第一位女性總理西古達朵提(Johanna Sigurdardottir),她同時也是第一位公開同性戀身份的總理。接下重任的西古達朵提,將是未來冰島能否走出困境的關鍵人物,而她身為女同性戀者也受到矚目。今天的新聞辭典就為您介紹這位冰島女總理。 66歲的西古達朵提隸屬社會民主聯盟,是冰島經驗最豐富的政治家之一,並曾在前任的哈德政府任內,擔任社會事務部長。

  西古達朵提在從政之前,曾是冰島航空公司的一名空姐,也是該公司的工會領導人之一。她在1978年首次當選冰島議員,並於1987年和2007年兩度被任命為社會事務部長。在私生活方面,西古達朵提曾和一名銀行家結婚,並育有二子。離婚後她和現年54歲的冰島女作家兼記者喬尼娜(Jonina Leosdottir)同居,喬尼娜在2002年正式成為她的生活伴侶。

  在新政府將走馬上任之際,冰島各大媒體對西古達朵提的同性戀身份大多刻意淡化,甚至避而不談。冰島大學政治系講師奧馬斯多蒂表示,在冰島,大家認為新總理是女同性戀者這點根本不值得一提。

  冰島早在13年前,就已批准同性戀婚姻合法化。西古達朵提雖然沒有隱瞞自己的同性戀身份,但也一直拒絕在媒體上談論自己的私生活。對於冰島出現全球第一位女同性戀總理,各國同志人權團體都欣然樂見,認為有助於提升同性戀者的社會地位。

  西古達朵提上任後將面對許多挑戰,特別是恢復國家經濟、重獲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在全球金融危機衝擊下,冰島經濟自去年10月起,結束了持續10年的快速增長,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也迅速攀升。

  經濟衰退造成的民意壓力,導致冰島前總理哈德在今年1月26日宣佈辭職。西古達朵提雖頗受民眾歡迎,並獲得她所屬的政黨提名與其他黨派支持,但保守政治家普遍認為,西古達朵提的中左翼政見,加上缺乏商業經驗,對改善冰島的經濟狀況沒有幫助。

  西古達朵提的總理任期,將至少持續到今年5月的提前大選。屆時,西古達朵提很可能將告別總理職位,因為她所屬的社會民主聯盟在民調中,落後於左翼的綠色運動。

  另外,西古達朵提的執政也將影響冰島加入歐洲聯盟的進程。因為她所率領的社會民主聯盟支持冰島加入歐盟,而綠色運動則持反對意見。

(新聞來源 http://www.rti.org.tw/News/NewsContentHome.aspx?NewsID=142620&t=1)




















(照片來源 http://world.people.com.cn/BIG5/1029/42356/8733573.html) 

星期三, 1月 21, 2009

有自己很有錢的錯覺。

今年,跟往年一樣,除了會在過年前拿到一月的薪水外,還有一個月的年終獎金。

過去經濟繁榮的幾年,常常聽到身邊朋友同學在過年的時候拿到二到六個月的年終獎金或紅利,反觀自己的薪資表,雖然只有一個月的年終獎金,還是會有自己很有錢的錯覺。一個月的年終獎金除了存起來支付四月的保險費及五月的所得稅外,我還會送自己一個禮物,可能是一個包包、一組音響或是一雙鞋子。反觀經濟大蕭條的今年,身邊的朋友同學們盡力保住工作的同時,在非營利機構工作的我,還是有一個月的年終獎金,這樣的對比與變化再加上吵得沸沸揚揚的消費券,讓我有「我今年好有錢」的錯覺。

從還沒拿到年終獎金開始,我就一直在想今年我想要送什麼禮物給我自己,我想過iPhone,也想過新的筆記型電腦,在還沒決定之前,我先買了幾本書、幾件衣服解解購物渴,一直到剛剛突然想到:我還得重新整修我的床呢!看了一下昨天發下的薪水與年終獎金,扣掉該扣的,居然也剩不到多少錢∼

(即將要走入歷史的我的床∼)

好短的錯覺,錯覺自己很有錢。

星期四, 1月 08, 2009

小小的,大大的。

  • 小小的年紀卻有大大的理想。
  • 小小的荷包卻有大大的慾望。
同樣的造句句型,
卻有完全不同的fu啊。。。


ps 好想出去玩。